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中能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绣出城市更新的诗意经纬

  


  近日,随着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湖南路步行街最后一块透水砖铺设完成,中能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全面收官。漫步在焕然一新的街区,青石板路延伸至英伦风情的钟楼脚下,口袋公园里老人对弈、孩童嬉戏,海河步道旁骑行爱好者穿梭而过。

  中能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天津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牢固树立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着眼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标准参与实施了五大道公园、南开海绵城市、和平区2025年市容环境治理等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天津城市更新标杆项目,立体绘制靓丽城市风貌。

以“创新+智慧”重塑城市肌理,激活城市文旅新动能

  产业兴,则城市兴,文旅是城市文化自信的特色标识。

  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发展脉络中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基因。要真正读懂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必须沿着其文化传承的历史轨迹,探寻文化DNA的演变历程。这种解码过程,既是对城市文化本源的追溯,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文化启迪。

  老街区如何新生?是守旧如旧仅供观赏,还是在新一轮发展中再次起跳?在天津市中心的“心脏地带”五大道逛一逛,就有了答案。

  坐落在五大道文化旅游区西北角的五大道公园是一座融合了地标性建筑、游客服务、巴士落客等多功能的英伦风格钟楼主题公园。漫步在英伦风情的钟楼之巅,红砖穹顶下藏着天津六百年的光阴密码——从精卫鸟纹饰到星空轨迹钟表,从二维码钟无感购票到笑脸钟AI捕捉游客欢乐瞬间,这座公园用创新实践重新定义城市地标。

  在五大道公园,最引人瞩目的要数地下空间的探索中心,4200平方米的创新商业空间,以“在地文化+本土品牌+创新商业”为理念,融合自然教育、亲子互动、社交消费与沉浸式体验,打造面向家庭、青年与游客的探索型公共空间。更多自然共生、生活方式、潮流文创、天津传奇、特色餐饮等多种品牌都汇聚于此,等市民游客一一探寻。

  这座由中国能建路桥公司主导投资建设运营的公园,自今年海棠花节对外开放以来,备受市民游客的青睐。这不仅是中国能建“工程+文旅”融合的典范,更是探索城市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当夕阳为英伦风格的钟楼镀上金边,晚风轻拂过五大道公园新绿的树梢。络绎的人群沿着洛阳道缓步前行,目光所及处,“民园1920街区”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在暖橘色的光影中苏醒。这条刚于今年7月焕新启幕的360米步行街区,不仅是串联民园广场与五大道公园的纽带,更以一场“无界更新”激活了百年五大道沉睡的肌理,让凝固的建筑艺术在当代生活里重新呼吸。

  此次改造过程中,中国能建路桥公司对街区内建筑立面与围墙进行了全面修缮,铺装更新了路面及便道,打造了一批景观节点与夜景灯光系统,布设全新的智慧化马路家具,街区整体品质得以全面提升。

  在风貌提升的同时,此次改造也着力解决居民生活“痛点”。针对里巷小院实施“微更新”计划:更换防盗院门、修复老旧门窗、翻新楼道地坪,并对建筑外立面和围墙进行保护性粉刷。与此同时,通过飞线入地、屋面排水系统改造等,消除安全隐患,更加彰显“人民城市”建设理念。

  改造后的“民园1920街区”,以崭新之姿重新敞开怀抱,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加优质、舒适、安全的游览体验,也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绿色+韧性”筑牢城市根基,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如何让城市在发展中留住绿水青山,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

  由中国能建路桥公司参与投资建设的天津市南开区海绵城市项目涵盖39个老旧小区、1个混接片区、3个公园以及495处混接点实施海绵化改造,是天津市提升城市韧性、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

  在海绵化改造项目过程中,项目团队采取了“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改变传统建设模式,巧妙增加四层“透水”工艺,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通过下水道管网分流雨水和污水,实现了建设点位污水全处理、雨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针对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汛期雨污水混排现象,打破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例,结合设计方案采用临时封堵、管道切改和管道废弃封堵三种方式,从源头消除黑臭水体,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完善雨污水设施。

  经过铺设透水铺装、雨污水管道,再造检查井,增添下凹式绿地,修建雨水花园等一系列改造措施后的小区,达到了“小雨不湿鞋、中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要求,彻底解决了晴天雨水箅子有臭味、雨天污水冒溢、排水不畅等居民困扰已久的问题,绿化品质进一步提升、停车更加有序、出行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小区更加宜居。

  老旧小区“面子”好看了,“里子”好住了,城市就“有里有面”了。

  城市污水治理,一头连着生态,一头连着民生,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中国能建路桥公司参与投资建设的津沽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是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泥水同治大型综合性工程,也是近五年来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项目日均处理45万吨市政污水,服务面积达65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00万人,每年可削减有机污染物约6万吨,同时可向地表生态补水1.2亿吨,相当于8个西湖总水量,助力京津冀筑牢绿色发展生态屏障。

  津沽污水处理厂不仅能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更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支撑,厂区总体绿化率超过45%,真正实现了与环境和谐共生。在建设过程中,项目根据当地独特的水文、水土等特点,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实现了节约用地和绿色发展。

  绿色不仅是生态颜色,更是发展方式的象征,从“拆旧建新”的传统更新,到“留绿护绿”的有机更新,中国能建路桥公司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实现城市生态、社会、经济的有机统一和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

以“绿色+韧性”筑牢城市根基,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口袋公园”以其建设灵活性强,通过对城市闲置“边角地”等微空间的合理改造与有效利用,既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场所,也破解了城市更新中的诸多难题。

  今年5月,由中国能建路桥公司承建的天津市和平区一批“口袋公园”陆续建成开放,为市民打造了触手可及的绿色休闲空间。

  在和平区成都道与贵州路交口,六岔路口车水马龙,路口昆明路一侧,一块“留白”的三角地带,在绿树繁花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静谧,这里就是和平区文明交通主题口袋公园。

  醒目的“文明交通主题口袋公园”标识、巨大的交通文化墙、色彩鲜明的宣传牌、能动手的儿童互动装置、能合影打卡的卡通交警立牌……站在成都道与昆明路交口,一眼就能看到路口南侧的文明交通主题口袋公园,这处小而美的空间,藏着满满的惊喜,主打一个“交通范儿”。

  在这里,交管和平支队不定期联合昆明路小学开展交通安全实践课,通过“场景沉浸+互动参与”的创新模式,为校园安全教育注入全新活力。

  在成都道与西安道交口,占地约7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通过“小而精”的设计理念,将街角闲置空间转化为兼具生态景观与便民功能的城市微空间。

  位于解放北路的绿园“口袋公园”依托百年历史建筑群背景,利用原有绿化种植池,保留长势良好的法桐作为遮荫和景观骨架,以黄杨绿篱勾边,内部种植花灌木、组球植物、造型植物以及花卉,并设置智能公共厕所、成品坐凳、垃圾桶等园林设施,在树荫下构建可供游客驻足休闲的开放式街角公园,营造融合自然主义美学与实用功能的小尺度欧式城市休闲空间。

  口袋公园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和人文环境品质。从“见缝插绿”到“共享开放”,中国能建路桥公司深度参与天津城市绿化的提档升级。这些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和环境优美的开放绿地,不仅是城市的生态底色,更是市民的幸福坐标。

  教育医疗领域的“微更新”更见匠心。

  中国能建路桥公司承建的汉阳道中学地铁上盖项目是天津市“十项行动”中城市更新与教育强基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天津市首个“教育+轨交”融合项目,项目创新地将教育设施建设与轨道交通开发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届时,校园教室数量将实现“裂变式”增长,优质学位供给量实现“指数级”突破,将有效缓解和平区长期以来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机会。

  红桥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始建于1984年,随着区域人口结构变化和医疗服务需求升级,旧址逐渐暴露出多重发展瓶颈,成为制约区域妇幼健康服务供给的关键因素。

  2025年3月,由中国能建路桥公司承建的红桥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址正式运行,新院区总建筑面积约4700平方米,较老址从面积、空间布局以及交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提升。

  红桥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迁址新建工程,是天津市通过城市更新破解老城区公共服务短板的一次创新实践。项目从选址规划、环境治理、功能重构到绿色运营的全过程,体现了“人民城市”的核心理念。这种改变不仅提升了就医体验,更体现了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的转型。当城市更新项目能够真正关注人的需求、尊重人的体验、服务人的发展,便能在钢筋水泥之外赋予城市更深厚的民生温度与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从五大道的青砖黛瓦到和平区的烟火巷陌,从海绵城市的生态智慧到排涝通道的韧性守护,中国能建路桥公司以一项项精品工程诠释了“人民城市”的深刻内涵。未来,中国能建将继续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品质铸就经典,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