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渭水的汉子在太行山巅铺开壮阔的蓝色矩阵,秦砖晋瓦的千年盟约便注入了澎湃的新能源基因——中国能建西北电建榆次100兆瓦光伏项目,将晋商“以义制利”的精神熔铸进新能源建设版图,谱写出光伏建设“走西口”的传奇新章。
21万块光伏板,在400多人300多个日夜的奋斗下,由蓝图变为实景——榆次100兆瓦光伏项目顺利并网。300多个日夜的奋斗展现了一群攻坚克难、智勇兼备的奋斗群像……
秦匠信义:EPC融合攻施工壁垒
“秦人善筑,今以创新刻信义!”面对大量光伏灌注桩钢筋笼制作的质量隐患、图纸供应滞后痛点,项目管理团队集思广益,推动设计变更,优化流程设计,破题攻坚,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工厂预制,化隐为显。4500亩山地上,8万根光伏桩的灌注成为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最大质量隐患。项目管理团队创新钢筋笼工艺,将现场制作改为厂供一体,简化流程,减轻质检负荷,显著提升了质量管控效率,同时提升了施工效率。
图审前置,复用增效。针对光伏项目施工短平快,图纸供应不及时问题,项目管理团队经过多方沟通协调,将常规“设计院出图-审核-会审”流程优化为“设计院出样板图-施工提资-设计审图-会审”。此举充分释放了光伏项目的可复制性优势,减少设计重复劳动,加速图纸交付,为项目稳健推进奠定基石。
秦锐破障:越群山智取征地
谋策、克艰、破障,尽显秦锐之志!面对4500亩山地征收困局,渭水汉子再现“走西口”的坚韧风骨。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管理团队,以冲劲开道、闯劲突围、韧劲坚守,助推项目建设。
策略先行,红线定乾坤。项目团队与业主方未雨绸缪,共同谋划,科学扩大施工红线范围,精准依据“三调图”和光资源数据选址,一举破解征收难题。
步履丈量,智慧降本。日均步行超三万步的艰苦踏勘,集电线路的精心优化,陡坡地形的降本勘测,无不彰显秦军的意志与智慧。征地困局的突破,为项目全容量并网目标扫清了关键障碍。
秦工精毫:±1mm间彰显专业实力
以数据铸就信赖,用毫厘诠释匠心。榆次项目管理团队严格执行三级质量验收体系,确保项目高标准完成。
毫米必较,双校验把关。从组件安装的±1mm毫米级精度定位,到电缆接头防水处理的3层密封、48小时浸水测试,每一环节均以高标准落实。垂直双激光校验确保关键结构垂直度偏差≤2mm/10m;支架间距误差严控在±5mm内,一次验收合格率≥99%。精确的数据是项目管理团队对质量追求的生动诠释。
铁三角筑防,闭环管理。“自检-互检-专检”的“铁三角”机制筑牢防线,实现过程质量检查100%覆盖。项目部坚持每周1次质量例会,每月2场针对性质量培训,质量问题响应时效≤4小时,闭环处理≤24小时。常态化质量培训与问题即时响应,确保质量万无一失。
秦盾护安:网格化筑零事故堡垒
“安全基因,深植老秦血脉!”项目部创新构建“网格化+信息化”安全堡垒,夯实项目建设基石。
全域覆盖,动态监控。4000余亩广阔战场,被精细划分为多个安全责任网格,专职安全员全天候动态监管。无人机航拍比对实现智能监控全覆盖,高风险作业尽在实时掌控。
铁腕除患,意识筑基。“每日安全巡查”雷打不动,累计排查整改隐患137项,铸就施工“零事故”。针对高空、电气调试等高风险作业,定制化安全培训34场,切实提升全员安全素养与应急能力。
当钢筋笼工艺创新的效率反哺于质量精耕,当征地跋涉的汗水浇灌出并网捷报,“优秀项目管理团队”的荣誉,正是对他们卓越付出的最佳勋章。
如今,这漫山遍野的深蓝甲胄,便是新时代的秦晋盟书。这片光伏蓝海,以“光伏+土地复合利用”模式守护着太行热土,实现了山地资源的集约化开发。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达1.8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0万吨,有效缓解区域电力缺口,促进生态保护,为“双碳”目标注入强劲动能,成为区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生动典范。
从乔致庸“货通天下”的商道信义,到今日“绿电联城”的生态担当,太行山巅的光伏矩阵,无声诉说着跨越千年的精神传承。当绿电沿着银线奔涌向三晋大地,秦军入晋的铿锵足音,正与历史长河中的晋商驼铃轰然交响——这片深蓝疆域所及之处,一曲壮阔的新能源时代“走西口”传奇,已然响彻山河!